火把节是彝族、白族、纳西族、基诺族、拉祜族等民族古老的重要传统节日。这里整理了火把节的传奇故事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这个传说来源于南昭王焚烧建筑的故事,见《南昭野史》等历史书记。南昭王皮罗阁为兼并其他五个王,经唐朝中央政府同意,以祭祀的名义,于6月24日通知傣族五个王到松明楼。邓丹王的妻子(叫“慈善”)觉得是骗人的,劝丈夫不要去,但邓丹王迫于皮罗阁的威势不得不前往,慈善预料她丈夫的旅行一定凶残,然后用铁手镯把丈夫的胳膊套上送行。

六位傣族人聚集祭祀后,皮罗德在宋明楼宴请,到了黄昏,皮罗德醉醺醺地走下楼梯,士兵们升起火点燃酒楼,五个王全部遇害,只有邓丹王因为手臂上有铁手镯才被认领回家。
南昭的慈善智慧,南昭王皮罗阁想娶她为妾,慈善不从,南昭派兵进攻,慈善自杀。从那时起,每年6月24日,人们都点燃火把,以纪念慈善夫人,传为火把节。

民间关于火把节的起源有很多传说,总共不止10种,这里没有一一举例。这些传说中的一些,有的只在民间口头流传,有的记录详实感人,有的简明扼要。
彝族人民打仗、征服自然、改造自然的无畏精神,无惧强权政治的无情鞭笞、邪恶暴政,对民族英雄的赞美等等,都有着丰富的传说和内容,以及对神权统治者和反动统治者的嘲笑和启迪,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勤劳勇敢、不畏惧、敢于与崇高品质作斗争的勇气和对真、善、美的追求,对理想、自由、幸福生活的向往。